找到相关内容209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魏的禅学与般若学

    特人经、佛说禅行三十六品经中亦有详细表越,这些表述充满着宗教的罪恶意敲与戒律观念,如言守意即是不犯戒、不堕罪,守意是为了止恶等等,此处不作簧述,但绸指出,数息之法,在形式上与中国道敛之食气、吐纳、...支谶支谦系统的“般若”“本无”之学,尤宜虚无,尤重空有兼遣,前者欲从精神之修练,明心净意,以至于成佛,后者更着重心亦非有,佛亦如幻。这两派在兼遣的义理上固相通,但他们所侧重的不相同。疽行般若经载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064796.html
  • 汉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与中国文化

    期间,中国吸收大量新文化,对它融会之后,再展现出气象清新、光彩夺目的中国文化,供今日东西文化互相冲击的参考。  汉代佛教输入,和明末清初欧风东渐的情形有些相似,起初二者的影响都不大。到了魏晋南北朝...整个中国昀各层面,尤其在哲学思想上。唐代各宗派,如天台宗、禅宗等,都富有极高远的境界,在宋明理学上,又开创出另一个新面貌。  本文想探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。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期佛教...

    高祯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164797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

    解脱方面的平等,构成互补的关系。由此看来,晚清间康有为、谭嗣同等人,高举佛教平等大旗,推行变法维新运动,也绝不是偶然的。   (四)慈悲   佛教在缘起、平等的理念基础上,认为在宇宙生态大环流...同具真如佛性,是在成佛的原因方面平等;众生与佛都能成就佛果,进入最高理想涅槃境界,是在结果方面的平等。众生与佛因果平等,无有差别。佛教的这一因果关系平等思想是就可能性而非现实性,就然性而非已然性而言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365234.html
  • 周叔迦:成唯识宝生论略注(2)

    过。缘起之色,亦是受等自性性故。因此遂令而于因处置差别言,冀蠲其过而立于识,现所执相差别生故。此即除其不定之过,仍在相中。然共所许受等白体是自证性,境无有故。既有斯理,凭依。然色别有,无别因由。以...此即是为言论因也。如云生已即灭之声,假令息教博士,绝声应听其响。固非于彼情有所得,然即于中共申言论,但许业能为造作,领纳是受,彼即便成许有我。岂复当时别有真我而可得耶!  △二答余识境无。  不许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565295.html
  • 京都学派久松真一的禅观:理解与评论(下)

    历史之中而又能站在历史的立场,超越地创造历史:Superhistorical history。这点与我在上面第六节中论到S的意义合起来看。②  以下,我们看久松如何本著禅的精神来说具体的觉悟活动。...松在一篇(FAS )的文字中,谈到FAS所含的三个意思,基于人的生命存在的构造的三个导向,这亦是F、A、S所分别表示的三面涵义。F是Formless self,即是无相的自我:A是All 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5765425.html
  • 试论慧能南禅在岭南传播及影响

    的生命智能。这些问题曾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兴趣和讨论,甚至形成了所谓的“一代学术公案”。  印顺法师在其《中国禅宗史》中曾提出《坛经》分为几大部分。有学者研究《坛经》的结构认为,其起首部分是慧能在韶州...就去世了。父亡随母移居南海,家境贫寒,和母亲相依为命,以卖柴为生。他24岁时,得人资助,北上参学。一日,慧能在集市卖柴后,偶然听到有人诵读《金刚经》,当下便开悟,于是向黄梅五祖印。“(能)既长,年...

    达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467841.html
  • 天台宗向日本、朝鲜的传播及其互动关系研究

    )  上述天台宗向日本、朝鲜之传播及中日、中朝之间宗教文化的双向交流,虽仅为编缀有关史料而予以事实的陈述,但从中反观出天台宗之巨大的思想魅力及其广远的影响。非但如此,来华求法的日本、朝鲜高僧,在将...同时亦精通天台圆教,并将律仪、戒法与台教相结合(关于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,参见巨赞法师《鉴真大师的律学法传承》、《东渡弘法的鉴真大》二文,见《世赞集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5年。)。其东渡时携去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068323.html
  • 新唯识论三论判

    ,不可云亦变易亦不易,不可云非变易非不易。以此皆遍计所执,与彼不相应故。然以言遣言,亦云变易,贪嗔即是道故。亦云不易,圆成故。亦云亦变易亦不易,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故。亦云非变易非不易,非思量...页云:然后自器相互之感应为言,则身体又属器界之中jC/。  身体若为器界之中心,则此身体尊贵,云何如来而言无我。宇宙之本,既曰恒转,恒转之动,乃有体器,自性如是,便是无有无余涅盘。如来法身,亦是虚妄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068670.html
  • 见达法师: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

    角度观察,教内诸多的“护法文学”正是宗教间对话成果的表现。据蔡彦仁之研究,佛教的护法文学被视为宗教对话的重要媒介,亦足以运用于今日的宗教对话范畴里,而于当今宗教学的语脉中,护法文学称之为“对话...] ,如真说“且儒也、释也、老也皆名焉而已,非也。也者,心也。心也者,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” [xli] 。最后,傅伟勳从解脱的角度总结地说“大乘佛教与儒道二家交流沟通的最大成果是在,‘心性体认...

    见达 ( 台湾中台禅寺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973197.html
  • 万金川:《中观论颂·24.7》在解读上的几个问题(2)

     "suunyataayaam. prayojanam" 与 "suunyataa-artham"  的语脉, "-artham" 的这一层意思藉由 "prayojana"  的词义而充分表述;...  ︰「疑难」一词在字面上,或解为「诘难」(upaalambha)  ,不必如 Bocking 之译一般而拆解为「相违款」式的  两个语词。  页201  ? karma.ni prayoga(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573947.html